-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中药外用药的一种,用植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贴在患处。
[构成]
偏正式:膏(药
[例句]
他的腿上贴了膏药。(作宾语)
- 英文翻译
1.plaster; patch
- 详细解释
◎ 膏药 gāoyao
[adhesive plaster] 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的膏剂,用以涂在布片或纸片上,较长时间地贴在人身上治病。膏药种类较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药,也称铅膏药,由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后与铅丹混合而成
中医外用药的一种。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炼成胶状物,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翳 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本师知病疮,遣某将少膏药来,可便傅之。”《水浒传》第一○二回:“ 王庆 勉强摆到府衙前,与惯医跌打损伤,朝北开铺子卖膏药的 钱老儿 ,买了两个膏药,贴在肋上。” 茅盾 《赛会》:“ 老六伯 原先是‘外路人’,在这镇上的东岳庙前旷场上卖跌打损伤膏药,会几路花枪。”
- 基本含义
- 比喻对问题的治疗或解决方法不彻底,只是暂时的掩饰或缓解。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彻底,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学者,他曾经给皇帝治病。董仲舒用膏药贴在皇帝的背上,皇帝感到舒服了一阵子,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后来,人们就用“膏药”来比喻治疗问题不彻底的方法。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这种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就像是一块膏药。2. 暂时的措施只能起到膏药的作用,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 记忆技巧
- 将“膏药”和“治疗不彻底”这个意思联系起来,想象用膏药贴在皮肤上只是暂时缓解疼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膏药”相关的成语,如“贴膏药”、“贴膏救病”等,进一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了膏药贴在脚上,脚疼好多了。2. 初中生:这种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就像是一块膏药。3. 高中生:政府应该采取长远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贴膏药般的临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