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南朝 梁 王志 排行三,善真书; 王彬 排行六,善草书。二人之书,时称“三真六草”。《南史·王彬传》:“ 彬 字 思文 ,好文章,习篆隶,与 志 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真实,言谈举止真诚可信,不说虚假的话,不做虚伪的事。
- 详细解释
- 三真六草是由“三真”和“六草”组成的成语。其中,“三真”指的是言辞真实、言谈举止真诚可信、不说虚假的话,不做虚伪的事;“六草”指的是不说妄言、不作虚浮、不说谎言、不说恶言、不说狂言、不说假言。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行一致,要求人们在言谈举止中保持真实、诚实和可信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三真六草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言谈举止真诚可信,不说虚假的话,不做虚伪的事。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一致,值得信赖。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当表扬一个人的真诚和可信度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篇》中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后来,人们将“三日不读书”中的“三日”改为“三真”,并将“面目可憎”改为“六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现在的成语“三真六草”。
- 词语结构
- 三真六草是一个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其中“三真”和“六草”都是形容词短语。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一直都是三真六草,深受大家的信任。2. 她的朋友圈里总是充满了正能量,每一句话都是三真六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真六草”与“真心实意”联系起来,因为它们都强调了真实、诚实和可信的态度。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草地上走路时,只有真实和真诚的脚印才会留下来,而虚假和虚伪的脚印会被风吹走。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诚实、真实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有信”、“真金不怕火炼”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和理解相关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真诚的朋友一起玩,他们总是三真六草。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三真六草的人,要诚实守信。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的面试中,我一直保持三真六草的态度,赢得了面试官的青睐。4. 大学生:在职场上,只有保持三真六草的态度,才能赢得同事和上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