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官员的廉洁行为,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勤勉敬业,不贪图私利。
- 例句
- 1. 他一直被人称为省吏,因为他在任职期间从不接受贿赂。2. 这位官员勤勉敬业,被誉为一位真正的省吏。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廉洁公正、勤勉敬业的表现。
- 基本解释
指 唐 宋 时在中央政府及三馆任职的官吏。《新唐书·裴坦传》:“ 坦 见 休 ( 裴休 ),重愧谢, 休 勃然曰:‘此 令狐丞相 之举, 休 何力?’顾左右索肩舆亟出,省吏眙骇,以为 唐 兴无有此辱,人为 坦 羞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馆职常苦俸薄,而吏人食钱甚厚。 周子充 作正字时,尝戏曰:‘岂所谓省官不如省吏耶?’都下旧谓馆职为省官,故云。”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廉吏”、“清官”等,深入学习官员廉洁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向那些勤奋学习的同学学习,他们是真正的省吏。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向同学们树立榜样,做一名勤勉敬业的省吏。3. 高中生: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省吏,他们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陆羽的《茶经》。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考察官员的廉洁和勤勉,派遣特使到各地进行调查。有一天,特使路过一个小县城,看到一个官员在寒冬里光着脚,赤膊着身子,冒着严寒巡视街道。特使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不穿鞋、穿衣。官员答道:“我以为皇帝只看我们的廉洁和勤勉,不看我们的财富和舒适。”特使对他的敬业精神和廉洁行为非常赞赏,因此形容这样的官员为“省吏”。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省钱的官员”,表示这个官员不贪污不浪费,勤俭节约。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省吏是由“省”和“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省”指的是勤勉节俭,“吏”指的是官员。这个成语形容官员廉洁公正,勤勉尽责,不贪污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