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郑五的词语解释
郑五的意思
拼音:zhèng wǔ    注音:ㄓㄥˋ ㄨˇ
基本解释

(1). 唐 郑綮 。因排行第五,故称。《旧唐书·郑綮传》:“明日果制下,亲宾来贺,搔首言曰:‘歇后 郑五 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表逊让不获。”
(2).指郑五歇后体。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予闻之,因理前梦,为诵本诗集句:‘运移 汉 祚终难復,志决身歼军务劳。’泫然曰:‘公作 郑五 告之矣!’”参见“ 郑五歇后 ”、“ 郑五歇后体 ”。

基本含义
指人心思机敏,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
详细解释
郑五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郑五这个词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讲述了郑国公的第五个儿子郑国渠聪明机智的故事。
使用场景
郑五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非常敏锐和准确。在工作、学习或者其他情境中,当我们遇到需要有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情况时,可以用“郑五”来形容那些能够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人。
故事起源
据传说,郑国公有五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儿子郑国渠聪明机智,被称为“郑五”。有一次,郑国公在宴会上摆了一桌杂乱无章的碗盘,让郑五来整理。郑五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规律,将碗盘按照大小、形状和颜色进行了有序的排列。郑国公对郑五的聪明才智赞不绝口,从此“郑五”就成为了形容聪明机智的代名词。
词语结构
郑五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郑”是姓氏,“五”是名字。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他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非常出色,真是个郑五。2. 在解决问题时,要像郑五一样,敏锐地观察和分析。
记忆技巧
要记忆和理解郑五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他能够快速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就像郑五一样。可以通过与郑国公和郑五的故事联系起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个同学,他很聪明,就像郑五一样,总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 初中生:老师讲解的时候,我像郑五一样,用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理解了问题。3. 高中生:考试的时候,我要像郑五一样,迅速分析题目,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0)
诗文中出现“郑五”的诗词

五言

郑五不去国,金陵深惧君。

校存知必毁,书在已如焚。

自是清流祸,非干比党分。

归欤虽幸矣,恨未效朱云。

(0)

雪后寄怀汤伯蕃

风叫云围一草庐,了无人到问菇芦。

空林跌地一声雪,野水依蒲几点凫。

即景无诗因病废,登山有杖胜儿扶。

寻梅我是襄阳孟,郑五桥边得句无。

(0)

次韵赵九翁

风雪骑驴穷郑五,良史武陵忝厥祖。

文章千古推贺白,馀子碌碌何足数。

西风客路一相逢,笑睨平芜共怀古。

神游千载渺襟期,不学时妆竞媚妩。

翩然一鹗迅秋空,纵横健笔凌鹦鹉。

愧我栖栖一钓翁,胯下宁甘少年侮。

两鬓风霜飒短褐,把酒长歌话愁苦。

君留不住我亦归,枫林叶落津头鼓。

剑光错落耿青灯,夜半闻鸡与君舞。

几回欲寄别后书,雁飞不过衡阳浦。

树阴黯黯江东云,柳色依依渭城雨。

人生相会不可期,去住真如萍散聚。

我在金华北山北,茅屋三间云一坞。

君在濲江西港西,种秫有田瓜有圃。

我不能往君不来,凄凄风雨谁为主。

何当共作子长游,南浮沅湘北齐鲁。

不然赤壁吊东坡,高攀栖鹘登虬虎。

放浪形骸期汗漫,霁月一襟春万宇。

逍遥容与澹忘归,弭节江皋采芳杜。

狂吟曾点舞雩风,一笑渠侬行凉踽。

(0)

渡江

鹿门山人沧浪客,洒泪已枯眼见骨。

风尘峥嵘万里空,不知何处营三窟。

城中性命汤火近,路穷援断无消息。

鼠窃狗偷何足忧,都将十指漫天日。

大言阔步好公卿,三百年馀涵养成。

已闻郑五但搔首,复道庞涓竖子名。

平时肉食誇果决,谁信临危跋疐行。

白头面皱牙齿落,万事已矣秋风生。

(0)

有感漫赋·其二

何处呼名浪得名,三挝万载竟留声。

爰爰可待株难守,虩虩于邻震亦惊。

歇后何如同郑五,争臣未必动阳城。

坟分黑白繇来广,莫令通人笑守硁。

(0)

答刘知县咏雪

一夜云潢剪素娥,平明门外柰诗何。

灞桥郑五方如许,冰柱刘叉更患多。

众版并题吾岂敢,扁舟乘兴子能过。

不嫌茅舍无毡否,共续长安慷慨歌。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