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愆仪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得体、不符合礼仪规范,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重要场合中。可以用来批评或劝告他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 例句
- 1. 在重要的场合上,我们要注意言行,避免愆仪。2. 他因为愆仪的举止,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 基本含义
- 指言行失礼、不符合礼仪规范。
- 基本解释
失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臣饮少輒醉,惧有愆仪。”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如“守礼如宝”、“礼尚往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愆仪的行为,被老师批评了。2. 初中生:在学校的开放日,我们要注意不要愆仪。3. 高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们应该注意言行,避免愆仪。4.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我们要注意仪态端正,不要愆仪。5. 成年人: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懂得礼仪,避免愆仪。
- 故事起源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董仲舒因为在宴会上端起酒杯转身走了几步,被人指责违背了礼仪规范。董仲舒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犯错,特意请来了一位礼仪专家,经过检验后证明董仲舒没有失礼。从此以后,“愆仪”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愆仪”拆分为“过失”和“礼仪”,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愆仪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愆”和名词“仪”组成。
- 详细解释
- 愆仪是由“愆”和“仪”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愆有过失、错误的意思,仪指礼仪、规范。愆仪形容言行失礼、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