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肃虔一词常用于描述宗教仪式、祭祀活动或者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对待重要场合或者庄重事物时的态度。例如,在宗教节日上,人们会肃虔地祈祷;在丧礼上,人们会肃虔地送别逝者。
- 例句
- 1. 他肃虔地跪在神龛前,默默祈祷。2. 在寺庙里,人们肃虔地向佛像下拜。3. 每逢重要仪式,人们都会肃虔庄重地参与。
- 基本含义
- 指人心敬畏虔诚,行为庄重恭敬。
- 基本解释
谓恭谨虔诚。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 晋 陆云 《泰伯碑》:“而百年既终,遗爱斯軫,莫不肃虔寝庙,著名金石,遗其后昆,聿遵前典。”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肃然起敬”、“虔诚”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祖国的生日上,我们要肃虔地唱国歌,向祖国致敬。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肃虔对待学习,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3. 高中生:在考试前夕,同学们都显得肃虔庄重,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备考。
- 故事起源
- 肃虔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十二年》中:“肃虔而听。”意为恭敬虔诚地听取。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和行为的词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肃虔”拆分为“肃”和“虔”两个字来记忆。肃字的左边是肉字,右边是足字,可以联想到人们行为庄重恭敬的样子,而虔字则是由示字和心字组成,可以联想到人们内心敬畏虔诚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肃虔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肃虔是形容人对于宗教、信仰或者神圣事物有着敬畏之心,表现出庄重、恭敬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体现在言辞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行为举止上。肃虔的人会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以及遵守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