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彩绣的衣服。《周礼·天官·内司服》“褘衣”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褘衣,画衣也。” 唐 曹唐 《汉武帝思李夫人》诗:“迎风细荇传香粉,隔水残霞见画衣。”《宋史·礼志十八》:“销金绣画衣十袭,真珠翠毛玉釵朵各三副。”
(2).谓着彩绣衣服。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这时 眉间尺 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
(3).古时罪犯的衣服画有五刑之象,以示警戒。《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梁 任昉 《为梁公请刊改律令表》:“画衣象服,以致刑厝。”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画衣不犯,载酒无冤。”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十一·有虞氏》:“是故画衣异服,而姦不犯其醇。”
- 基本含义
- 指在纸上画出衣服,意味着虚构、捏造。
- 详细解释
- 画衣成语最初源于《庄子·外物》:“且夫水虽形,不可画井;火虽形,不可画炭;画衣虽形,无衣可画。”意思是形象虽然存在,但并不实际,因此无法画出真正的衣服。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虚构、捏造的意思。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言辞虚假、编造事实、捏造故事等情况。可以用来批评谎言、假话和虚假宣传。
- 故事起源
- 画衣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的《外物》。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外物》一文中运用了画衣的比喻来说明形象虽然存在,但并不实际。后来,这个比喻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虚构和捏造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画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画”和名词“衣”组成。
-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画衣,说些没有根据的话。2. 这篇报道完全是画衣,根本不可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画衣”与虚构和捏造联系起来,想象在纸上画出的衣服并不真实。同时,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使用成语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虚构、捏造相关的成语,如“虚构事实”、“捏造谎言”等,以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谈话完全是画衣,根本不可信。2. 初中生:这篇报道是画衣,里面的事情都是编造出来的。3. 高中生:政治家常常在竞选时画衣,许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广告完全是画衣,产品并没有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