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蹄囓 ”。 1.马用蹄踢和用嘴咬。《周礼·夏官·庾人》“攻驹” 汉 郑玄 注:“攻驹,制其蹄啮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有恶马,不可驭,蹄囓伤人多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定数》:“二马蹄齧,遂曳像於地,腹中珍货悉露。”
(2).引申指劣马。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君看 渥洼 种,态与駑駘异。不杂蹄齧间,逍遥有能事。”
(3).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倾轧。《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齧者也!”
- 基本含义
- 蹄啮是指马蹄咬啮,比喻互相攻击或互相排斥。
- 详细解释
- 蹄啮成语中的“蹄”指马蹄,表示马蹄相互咬啮的动作;“啮”表示咬,表示马蹄之间相互咬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之间互相攻击、互相排斥的情况。就像马蹄之间的咬合一样,彼此之间产生摩擦和冲突。
- 使用场景
- 蹄啮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紧张,互相攻击的情况。比如在工作场所,当同事之间存在竞争、争权夺利的时候,可以用蹄啮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政治斗争、团队内部的内讧等情况。
- 故事起源
- 蹄啮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本叫做《荀子》的书。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一匹马的蹄子被另一匹马咬伤了。后来,这两匹马变得互相攻击,彼此咬合,最终导致彼此受伤。这个故事被人们引用来形容人们之间互相攻击的情况,从而形成了成语蹄啮。
- 词语结构
- 蹄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在公司里,同事之间蹄啮不断,争夺利益成为了常态。2. 这个团队内部蹄啮不止,无法形成统一的合作氛围。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马蹄之间相互咬合的动作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匹马互相咬合的场景,从而记住蹄啮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和冲突相关的成语,比如“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班里的同学之间经常蹄啮,互相争夺玩具。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学生会选举总是蹄啮不断,互相攻击。3. 高中生:班上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经常发生蹄啮的情况。4. 大学生:在实习的公司里,同事之间经常出现蹄啮,争夺机会。5. 成年人:政治斗争中,各方势力之间的蹄啮不断,互相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