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驷不及舌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非常快,连续不断,很难打断或跟上他的思路。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演讲、辩论或者激烈的讨论中表现出的口才和思维的敏捷。
-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驷不及舌,让对手无从反驳。2. 她说话驷不及舌,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小时。
- 基本含义
- 形容说话迅速连续,不及停顿。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等。通过学习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在讲故事时驷不及舌,一口气说完了整个故事。2. 初中生:老师提问的时候,有些同学会驷不及舌地回答,因为他们思维敏捷。3. 高中生:辩论比赛中,他的辩论技巧非常高超,驷不及舌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4. 大学生及以上:在演讲比赛中,他的口才非常出色,驷不及舌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关于驷不及舌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非常喜欢辩论和言辞之间的较量。有一次,孟尝君与一位来自楚国的辩士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孟尝君的辩论技巧非常高超,他说话快得像四匹马奔跑一样,连续而迅速,使得对方无法打断或跟上他的思路。最终,孟尝君以驷不及舌的辩才赢得了这场辩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嘴巴像四匹马一样快速奔跑,连续而迅速,形成一个驷不及舌的形象。
- 词语结构
- 成语“驷不及舌”由四个词组成,每个词的意思如下:驷:四匹马并驾,形容速度非常快。不:表示否定。及:赶得上。舌:人的舌头。
- 词语解释
- sì bù jí shé ㄙㄧˋ ㄅㄨˋ ㄐㄧˊ ㄕㄜˊ
驷不及舌(駟不及舌)
◎ 驷不及舌 sìbùjíshé
[what is said cannot be unsaid] 话说出后,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指说话应当慎重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