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表达一个人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也可以用于劝勉他人勇于面对错误,不逃避责任。
- 例句
- 1. 他有犯无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2. 面对挑战,我们要有犯无隐的勇气。
- 基本含义
- 有过错就不隐瞒,勇于承认错误。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诚实、勇气相关的成语,如“有勇无谋”、“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犯无隐,老师,我忘记带作业本了。2. 初中生:我们应该有犯无隐,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作弊。3. 高中生:他有犯无隐,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且积极改正。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故事中,平原君虞卿因为犯了一个错误,被人告发给君主。虞卿没有想要隐瞒自己的过错,而是毫不掩饰地承认了错误,并且主动请求君主给予惩罚。君主对虞卿的勇气和诚实非常赞赏,最终选择宽恕了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想象一个人犯了错误后,毫不隐瞒地承认,并且勇敢地面对惩罚的场景,加强记忆。
- 词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第一个字“有”表示有,第二个字“犯”表示犯错误,第三个字“无”表示没有,第四个字“隐”表示隐瞒。
- 词语解释
- yǒu fàn wú yǐn ㄧㄡˇ ㄈㄢˋ ㄨˊ ㄧㄣˇ
有犯无隐(有犯無隱)
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一种事君之道。谓臣下宁可冒犯君上而不可有所隐瞒。《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 唐 刘禹锡 《代请朝觐表》:“臣闻臣之事君,有犯无隐。恳诚所至,敢不罄陈。”《旧唐书·李逊传》:“事君之义,有犯无隐,陈诚启沃,不必择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凡遇政事,诸大臣或探圣意,噤齘不前,而公独抗声有犯无隐。”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