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报复常用于描述个人、团体或国家对待对方的回应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遭受欺凌或伤害后采取行动,也可以用来描述国家之间的冲突或战争。此外,报复也可以用来讽刺或警示某些行为的后果。
- 例句
- 1. 他对我说了那么多伤人的话,我决定报复他一下,让他也尝尝被伤害的滋味。2. 她报复那个欺负她的同学,给她写了一封匿名信,揭露了她的秘密。
- 反义词
报答、报恩、感恩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回应或报答对方的恶意行为而采取行动,通常是以相同或更严厉的方式对待对方。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构成]
并列式:报+复
[例句]
我们不怕敌人的报复。(作宾语)你别报复了。(作谓语)报复的手段。(作定语)大自然的报复是残酷的。(作主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报复相关的成语,如报仇雪恨、以牙还牙等。同时,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和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会报复那个欺负我的同学,我会用友善的方式解决问题。2. 初中生:她报复了那个欺负她的同学,但后来她意识到这样做并不解决问题。3. 高中生:他决定报复那个背叛他的朋友,但最后他选择原谅并寻求和解。4. 大学生:我不认为报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我们应该寻求和平与理解。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报复”。
-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中有一则关于报复的故事。故事中,孔子问子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罕回答说:“三者皆不得已而为之。由也,不得已而为之,躬自反而不博,固也。”孔子不满意子罕的回答,认为他没有诚实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没有真正改正错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报复不是一个积极的行为,真正的修复和改变应该从自己开始。
- 英文翻译
1.(敌意地回击) make reprisals; take vengeance on; retaliate; revenge; avenge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报复”这个成语与两个关键字“回应”和“恶意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此外,可以将成语用在自己的句子中,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报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报”表示回应或回报,“复”表示对方的恶意行为。
- 详细解释
◎ 报复 bàofù
(1) [report]∶回复;报告
回书报复元帅
(2)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古时指报恩或报仇,现指报积怨、愤恨
打击报复
(3) [get even with]∶跟某人算账
报复了折磨他的人
◎ 报复 bàofù
[revenge] 报积怨、愤恨的行为或实例
图谋报复
(1).酬报;报答。《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復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復。”
(2).指报积怨、愤恨。 巴金 《家·十版代序》:“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 田汉 《获虎之夜》:“ 易四聋子 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
(3).答复;应对。《北史·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 寳夤 接对报復,不失其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数謁见在位者,在位者相报復甚希。”
(4).犹报应。《北齐书·孝昭帝纪论》:“岂幽显之间,实有报復,将 齐 之基宇止在于斯,帝欲大之,天不许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贾廉访 昔年设心拐去的东西,到此仍还与 商 家用度了。这是羹里来饭里去,天理报復之常。”《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人都道是舅太太怜恤孤女的一片心肠;我只道这正是上天报復孝女的一番因果。”
(5).禀报;报知。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四折:“令人报復去,道有 陈婆婆 同四个状元来了也。”《水浒传》第三九回:“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内,使人入去报復,多样时, 蔡九知府 遣人出来邀请。”
(6).往复。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迴环,犹阴阳之报復。”
- 近义词
抨击、攻击、袭击、障碍、冲击、挫折、膺惩、打击、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