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寄禄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不负责任,将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转嫁给他人,不亲自去处理问题。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贪图权力和待遇的官员,而不关心实际工作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个典型的寄禄官,只贪图权力和待遇,不愿亲自去做事情。2. 这位官员是个寄禄官,他把自己的职责和权力都推给了下属。
- 基本含义
- 指把自己的权力和职位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不亲自去做事情。
- 基本解释
官阶名。 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 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 ,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 ,知 湖州 、 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宋 陆游 《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 宋 制,必寄禄官高於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宋史·职官志十一》。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官场的文化和成语,例如“官官相护”、“官逼民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学生是个寄禄官,总是把自己的作业寄托给别人完成。2. 初中生:他是个寄禄官,把自己的责任都推给了其他同学,从不亲自参与到团队活动中。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是个典型的寄禄官,只贪图权力和待遇,对于民众的利益漠不关心。
- 故事起源
- 寄禄官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官场。古代的官员通常有许多的职责和权力,但有些官员却不愿意亲自去处理问题,而是委托他人代办。这些官员只贪图权力和待遇,而不关心实际工作,因此就被人们称为寄禄官。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寄托”和“官职”这两个词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官员把自己的权力和职位寄托在他人身上,不亲自去做事情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寄禄官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寄托和官职。
- 详细解释
- 寄禄官是由“寄托”和“官职”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寄托指将自己的希望、权力或责任寄托在他人身上,不亲自去做;官职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职位或权力。寄禄官形容官员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委托给他人代办,自己却不亲自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