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议恤常用于形容人们在讨论或议论时,关心他人遭遇,表达同情和关心之情。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如会议、座谈会等。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议恤了贫困地区的困境。2. 我们应该在讨论问题时,多一些议恤他人的态度。
- 基本含义
- 议论时关心他人的遭遇,表达同情和关心。
- 基本解释
亦作“ 议恤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 明 吴尚默 《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 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 ,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
见“ 议卹 ”。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关心和同情有关的成语,如“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班级会议上议恤了同学们的困难。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议恤了同学们的学习压力。3. 高中生:学生会在校园活动中议恤了学生们的需求。4. 大学生:学生组织在社团活动中议恤了社员的困难。5. 成年人:在工作会议上,大家议恤了同事的工作压力。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议恤”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在《左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公孙衍的人在参加国家大事的会议时,对国家的困境表示了关心和同情。后来,人们用“议恤”来形容他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会议上,大家在讨论一个问题时,你突然关心起了他人的遭遇,表达了同情和关心之情。
- 词语结构
- 议恤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议”和名词“恤”组成。
- 详细解释
- 议恤是由“议”和“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议”意为议论,讨论;“恤”意为关心,同情。议恤的含义是在讨论或议论时,关心他人的遭遇,表达同情和关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