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的举止、言谈举止不端正,不得体的情况,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者社交场合中。
- 例句
- 1. 他的举止言谈寮寀,完全不符合一个职场人的形象。2. 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避免出现寮寀的情况。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举止、言谈举止不端正,不得体。
- 基本解释
亦作“ 寮采 ”。1.官舍。引申为官的代称。《文选·张华<答何劭>诗》:“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园庐。” 吕向 注:“同寮寀,同官也。”
(2).指僚属或同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孝元 初出 会稽 ,精选寮寀。”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府庭颯而变色,寮采惨而相惊。”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那寮寀的礼不周,这子弟的心自省,也须知桑梓人恭敬,甚的是遗后见君情。” 清 黄宗羲 《赵州李公救灾记》:“﹝ 李公 ﹞噬臂出血,书衣为章,以告寮采,其能将伯之助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应声蓝面鬼》:“公思《易》能驱邪魅,即为讲《易》之乾卦,鬼犹应声,惟至‘地道光也’句,鬼忽不见,公亦掩卷就寝,尝举以告寮寀,莫测所谓。”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礼仪和行为举止相关的成语,例如“言行举止”、“言行不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言谈寮寀,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班级里有个同学的举止言谈寮寀,同学们都不喜欢他。3. 高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出现寮寀的情况。4. 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出现寮寀的情况。5. 成年人: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避免出现寮寀的情况,以免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 故事起源
- 寮寀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这部古代史书中。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官员叫寮寀,他的举止言谈非常不得体,不符合官员的身份和职责。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举止不端正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寮寀”与“不得体”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将这个成语与一个形象的情景联系在一起,例如想象一个人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不得体,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寮寀一词源自于古代的官场,寮寀原本是指官员的厅舍,后来引申为官员的行为和言谈举止。成语寮寀意味着人的行为不正,举止不得体,违反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