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沉鑠”。毁损。 清 唐甄 《潜书·思愤》:“恃其强盛而无可虞,或淫於色,或困於酒,或壅於味,外以沉鑠其体,而内以蛊丧其志,是强盛者所以自戕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品性纯正,品德高尚。
- 详细解释
- 沈铄是由“沈”和“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沈”表示沉静、深思熟虑,指人的性格沉稳;“铄”表示炼金术中将金属加热至高温后,使其净化、纯净,指人的品德高尚。沈铄形容一个人的品行端正、操守高尚、为人忠诚正直,不轻易受外界影响,有自己的原则和思考。
- 使用场景
- 沈铄多用于描述人的品德和性格,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质,也可以用来自我要求自律,提醒自己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
- 故事起源
- 沈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一》中的“沈铄齐守”一词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派人去观察楚国的国君楚庄王的行为,回来后向齐庄公报告说:“楚庄王沉静而深思熟虑,品德高尚。”于是齐庄公用“沈铄”来形容楚庄王。
- 词语结构
- 沈铄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形容词性的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品行沈铄,为人正直,深受大家的尊敬。2. 在困难面前,他始终保持沈铄的态度,没有动摇过。3. 这个学生沈铄而又聪明,是老师的得意门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沉静而有思考的样子,同时又有一种纯净的光芒环绕着他,代表他的品德高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性格相关的成语,如“君子”、“忠诚”等,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沈铄的好同学,乐于助人,品学兼优。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沈铄的人,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正直。3. 高中生:在面对考试失败的打击时,我要像沈铄一样保持冷静,不被情绪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