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年老衰弱,精神不振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老年人体力衰退,精神不爽,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因疲劳过度或生活不规律而出现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
- 例句
- 1. 他已经年过六旬,身体每况愈下,真是一位霜颠老人。2. 这位年轻人工作太辛苦了,看上去已经有些霜颠了。
- 基本含义
- 霜冻使山巅的草木凋零,比喻人老。
- 基本解释
白头。 清 曹寅 《登署楼适培山至》诗:“与君同雪涕,何术不霜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年老衰弱、精神不振相关的成语,如“衰颓”、“衰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霜颠的草地上没有了绿色。2. 初中生: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候腿脚不太灵活,有点霜颠。3. 高中生:经过一夜的熬夜写作业,我感觉自己已经有些霜颠了。
-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了一个关于霜颠的故事。故事中,鲁国的哀公问大臣子产:“霜颠为什么会凋零?”子产回答说:“因为霜冻使得山巅的草木凋零。”哀公听后,感叹道:“人老之后,精神也会像山巅的草木一样凋零啊!”于是,这个比喻就流传开来,成为了成语“霜颠”。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山巅上的草木被霜冻凋零,就像人年老衰弱一样,精神不振。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的固定搭配。
- 详细解释
- 霜颠是由“霜”和“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霜指霜冻,颠指山巅。成语中的“霜颠”指的是霜冻使山巅的草木凋零,比喻人年老衰弱,精神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