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钓鱼人。借指隐居者。 唐 杜牧 《途中一绝》:“惆悵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 长安 。”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两湖徙鱼》之二:“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瀨。” 朱孝臧 《洞仙歌·丁未九日》词:“浮云千万态,迴指 长安 ,却是江湖钓竿手。”
- 基本含义
- 指那些擅长钓鱼的人,也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的人。
- 详细解释
- 钓竿手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用来形容擅长钓鱼的人或者具有高超技艺的人。钓鱼需要技巧和耐心,因此钓竿手也常常被用来比喻在某个领域具有过人的才能和技艺。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在赞美某人在某个领域的才能和技艺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别人的技艺高超。
- 故事起源
- 钓竿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卫策一》中的故事中。故事讲述了卫国的公子申生和齐国的公子纠相约去钓鱼比赛,申生因为技艺高超而获胜,从而得到了“钓竿手”的美称。
- 词语结构
- 主谓式,由“钓竿”和“手”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在音乐方面是个真正的钓竿手。2. 这位画家是个钓竿手,他的绘画技艺非常高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钓竿手”与擅长某个领域的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想象一个钓鱼高手手持钓竿,耐心等待鱼儿上钩,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钓鱼相关的成语,例如“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钓竿手,每次去钓鱼都能钓到好多鱼。2. 初中生:她在科学竞赛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钓竿手本领,获得了一等奖。3. 高中生:他在数学竞赛中表现出了钓竿手的水平,一举夺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