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酒标通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做出不守规矩、有损名誉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在公共场合中不守秩序、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 例句
- 1. 他在同事聚会上喝得酩酊大醉,真是个酒标。2. 这个学生在校园里打架斗殴,完全是个酒标。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行为举止有损名誉,不守社会道德规范。
- 基本解释
即酒帘。酒店的标帜。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初到 临清 ,三朝行香,偶酒家酒标掛低了,掣落其纱帽。”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我家酒铺十分高,罚誓无赊掛酒标。”参见“ 酒帘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宴会文化,以及社交礼仪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不守秩序,老师说他是个酒标。2. 初中生:他在公园里乱扔垃圾,真是个酒标。3. 高中生:他在考试中作弊被抓,同学们都说他是个酒标。4. 大学生:他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真是个酒标。5. 成年人:他在公司晚宴上喝得烂醉,成了整个公司的酒标。
- 故事起源
- 关于酒标的故事并不多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宴会文化有关,人们通过宴会来展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修养,因此宴会上的规矩和礼仪非常重要。如果有人在宴会上表现出不守规矩的行为,就会被认为是不合适的,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酒标与宴会文化联系起来,想象在宴会上有人酒量过大,举止不端,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名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酒标源自古代宴会上的酒桌,宴会中的人们需遵守一定的规矩和礼仪。酒桌上会有一个标示酒量的器皿,称为“酒标”。如果有人在宴会上酒量过大,举止不端,甚至出现失控的情况,就会被认为是不守规矩,有损名誉。因此,“酒标”成为了形容人行为不端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