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论争的词语解释
论争的意思
拼音:lùn zhēng    注音:ㄌㄨㄣˋ ㄓ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论战,多用于口语。
[构成]
并列式:论+争
[同义]
论战

英文翻译

1.argument; debate

详细解释

◎ 论争 lùnzhēng
(1) [contention;argument;controversy;debate]
(2) 由于政治、学术等问题上的分歧而争论
肯塔基州同意加入合众国之前的论争和喧嚷
(3) 在讨论或辩论中的争辩或提出相对的论点
自由贸易与关税集团之间的论争
亦作“ 论諍 ”。争辩;论战。 宋 曾巩 《故朝散大夫孙公行状》:“而是时,朋党之议亦已起,大臣相次去位,公上书论争,语尤切。” 宋 陆游 《南唐书·常梦锡传》:“ 梦锡 终日论諍不能胜。” 梁启超 《辩论术之实习与学理序》:“广集诸异己者为累月之论諍,往往以生命赌胜负。”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 鲁迅 先生颇不以这样的‘辱骂’为然,只是主张‘论争’。”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观点、意见或利益方面进行争辩、辩论。
使用场景
论争常见于学术界、政治领域、法律诉讼、商业竞争等各个领域。在学术界,学者们常常就理论观点进行论争,以推动学术进步;在政治领域,不同政党或派别之间常常进行论争,以争取民众支持;在法律诉讼中,双方律师会就案件事实、证据进行论争,以争取胜诉;在商业竞争中,企业之间可能就市场份额、产品特点等进行论争,以争夺竞争优势。
故事起源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了苏秦与张仪的辩论,被认为是论争的起源。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的纵横家,他们的辩论被称为“纵横之术”。他们通过辩论来争取各国的支持,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场辩论被后人称为“苏张之争”或“纵横之争”,成为了论争的典型例子。
词语结构
论争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论”是动词,“争”是动宾结构。
例句
1. 两位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争。2. 学术界经常发生理论观点的论争。3. 这场竞选活动引发了激烈的论争。
记忆技巧
可以将“论争”与“辩论”、“争辩”等词语进行联想,将其相似之处进行联系,帮助记忆。同时,可以通过参与辩论或讨论活动,加深对论争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争论不休”、“争论焦点”等,了解更多关于辩论和争议的词语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争,争论了谁是班级最好的运动员。2.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就校园环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论争,大家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3. 高中生:学校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同学们就是否应该实行校服进行了激烈的论争。4. 大学生:在课堂上,我们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论争,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
(0)
诗文中出现“论争”的诗词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

宾客懒逢迎,翛然池馆清。

檐闲空燕语,林静未蝉鸣。

荤血还休食,杯觞亦罢倾。

三春多放逸,五月暂修行。

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

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禅后心弥寂,斋来体更轻。

不唯忘肉味,兼拟灭风情。

蒙以声闻待,难将戏论争

虚空若有佛,灵运恐先成。

(0)

补作城南观菊酬侗伯息庵蛰云

黄华为鞠义无改,乙庵引经依古初。

渊明佳色乃正色,自黄而外皆可诛。

意严独抱《春秋》法,此法评菊真腐迂。

海滨岁岁菊尤盛,绚烂平淡态各殊。

南推扬州北燕市,斗奇誇异良可吁。

疏针阔瓣种数变,谬造名号堪笑娱。

津沽稍早江南晚,穿街联袂来吾徒。

纵观指点兴未尽,返舍弄笔规韩苏。

乞归一月绕篱下,却避雄作艰追趋。

移盆随意淡相对,何用高论争区区。

(0)

二哀诗.王湘岑参戎

王公宁河彦,家山推麟凤。

曾祖谥刚节,殉国泰山重。

君少负逸才,力学不好弄。

追琢成文章,将为清庙供。

家贫守世禄,国恩支薄俸。

辛苦事櫜鞬,黾勉易章逢。

上承老母欢,下教叔与仲。

各举进士第,先后玉堂贡。

惟君补右职,羽林困羁鞚。

时有张勤果,许君为国栋。

劝君脱兜牟,论荐储大用。

君恋洁白养,甘阻六翮羾。

执戟扬子云,思比相如讽。

朝出介马驰,暮归摊书诵。

我昔客京华,颇好事吟哢。

定交杵臼间,羡君识鉴洞。

说诗解我颐,论文释我疭。

一别忽六年,天为补缺空。

君备千城选,我献皋陶颂。

重结金石契,忧乐誓与共。

造访停吟鞭,招邀破蜡瓮。

暖扑东华尘,寒蹋天街冻。

论争轩渠,得句互磨砻。

往往拍案起,绝叫惊仆从。

君胸罗五洲,强弱分郑宋。

谭兵鄙马武,著论先江统。

东邻氛正恶,庙堂事倥偬。

我适登君堂,独居心有恫。

太息事至此,国是尚昏霿。

一战将不国,祸变由斯种。

我闻疑信参,君言果亿中。

岂料庚子夏,畿辅暴徒閧。

咄咄密勿臣,乃为市井哄。

杀掠遍衢阓,横流如决壅。

君守朝阳门,匹马力制控。

鸱叫昼日昏,麇聚凶徒众。

乱刃随交下,须臾毕酷痛。

白骨荡灰尘,碧血滴乳湩。

次日我闻知,痴立若呓梦。

犹忆十日前,过我食角粽。

哭君不成声,赙君不能赗。

妻孥仓皇避,凛凛覆巢恐。

书史付一炬,遗稿莫甄综。

钞存我亦失,慵放亟自讼。

我时三上书,不得采菲葑。

京华随之覆,䝟貐谁始纵。

公卿不解事,安能责愚蠢。

良人身尽歼,恩恤徒颁赣。

我长君两年,后死其犹瞢。

匪仅抒私悼,兼为千古恸。

(0)

柬知县陈善方

有美东曹彦,科名四海传。

长身片玉立,高论大河悬。

慷慨千人俊,驱驰万里天。

贺兰西入夏,渤海北通燕。

剑拂边霜重,弓开垄月圆。

文章韬虎豹,羽翮铩鹰鹯。

太华云随袂,长城雪拥鞯。

黄河秋汨汨,黑水夜溅溅。

旅梦双胡蝶,乡心五杜鹃。

倦弹宾馆铗,饥齧汉臣毡。

寒谷空吹律,焦桐忽断弦。

泪乾慈母线,囊涩水衡钱。

遂感王门召,惟应国士怜。

所蒙稽古力,幸免枕戈眠。

讲殿陈韬略,经帷侍简编。

名从西域播,诗到外夷传。

天地重开辟,人材肯弃捐。

词林翔鸑鷟,学海起蜿蜒。

飞动关元气,涵濡及远边。

青云瞻象魏,紫气应龙泉。

论争推择,王言益勉㫋。

龙香濡露颖,风藻湿云笺。

杕杜劳还役,蒲萄赐别筵。

玉关归定远,银汉送张骞。

君命不俟驾,祖生先著鞭。

我知清白吏,人迓孝廉船。

大药丹初就,盘根节愈坚。

郎星吴分野,宦辙汉山川。

兰秀仍藏谷,珠明必媚渊。

有家供滫瀡,无梦属櫜鞬。

潘县花无数,庄椿寿八千。

炙分黄雀美,鲙切白鱼鲜。

忠孝原如此,升沉合自然。

锦衣行白昼,采服称华年。

下榻怀徐孺,衔杯笑郑虔。

群黎劳抚字,多士荷陶甄。

暑雨清炎瘴,秋禾满大田。

红收鹦鹉粒,青爇鹧鸪烟。

自笑雷鸣缶,深惭雪满颠。

续貂吾岂敢,聊以致拳拳。

(0)

宛溪行送稚存归里

宛溪之水流汤汤,夹岸古木阴清苍。

澄潭激濑数十里,分明洗出诗人肠。

景梅亭子相望出,都官祠墓俱荒凉。

当年诗老饥欲死,捐剥禄命为文章。

七百年来无此作,山川气焰为摧藏。

眼中人乃见吾子,上下千古供低昂。

望气已欲三舍避,馀力犹作千夫强。

古人但恨不我见,那与世论争蜩螗。

因之亦复得穷理,九命之说非荒唐。

终知鳞鬣合变化,泥沙倔强不肯僵。

蛟螭纠结走字底,骐骥束缚趋路旁。

对君自顾哑然笑,祇合披发为佯狂。

阴何齐誉恭窃据,江蔡同郡惭颜行。

半年偕作楚尾客,尘土面目如我黄。

名山夜雨幸相共,百年此景奚能忘。

昨来一月宛陵住,此都大好山水乡。

君今忽忽有归计,纵尔小别愁茫茫。

如形逐影忽相失,归梦亦与征鸿翔。

清秋倚棹待君至,高唱和入江天长。

(0)

追和厉太鸿秦淮怀古·其二

小朝廷已足欷歔,更遣偷安只岁馀。

论争迎秦相鹿,饥军犹厌武昌鱼。

难凭锁钥千寻浪,若问兵戈一纸书。

太息万梅花树下,衣冠遗瘗恨何如。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