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官员的不廉洁行为,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人品行庸俗、道德败坏。
- 例句
- 1. 这位官员贪污受贿,真是个典型的俗吏。2. 不少官员因为贪污腐败被指责为俗吏。
- 基本含义
- 指平凡庸俗的官吏,形容官员贪污腐败、不廉洁。
- 基本解释
才智凡庸的官吏。 汉 贾谊 《治安策》:“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篋,而不知大体。”《汉书·儿宽传》:“异日, 汤 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汤 言 儿宽 。”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於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郭沫若 《革命春秋·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看 达夫 的使命依然是做个文艺作家,与其为俗吏式的事务所纠缠,倒应该随时随地去丰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场的腐败现象,了解古代官员的职责和廉政要求,以及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位官员不是好人,他是一个俗吏。2. 初中生: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都是俗吏,不值得尊敬。3. 高中生: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俗吏现象,倡导廉政建设。4. 大学生:研究官场腐败现象,了解俗吏的特点和原因,对于维护社会公正至关重要。
- 故事起源
- 俗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邓通的官员担任了一个重要职位,但他却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不廉洁正直。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批评,成为后来俗吏一词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庸俗”、“贪污”、“不廉洁”等相关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俗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详细解释
- 俗吏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场。在古代,俗吏指的是平凡庸俗的官员,他们常常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廉洁正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不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