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颠隮常用于形容事物本来应该是正常、稳定的,却出现了颠倒、翻转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中的逆境、逆转、颠覆等情况。
-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颠隮,原本繁荣的城市现在却一片萧条。2. 他的人生经历颠隮不平,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 基本含义
- 颠倒,翻转
- 基本解释
(1).衰败覆灭。《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隮。” 孔 传:“汝无指意,告我 殷 邦,颠陨隮坠,如之何其救之。” 唐 白居易 《补逸书》:“神怒亟民叛,而不颠隮者,匪我攸闻。” 清 冯桂芬 《光禄大夫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恭潘公墓志铭》:“厥惟我国家太和元气絪緼磅礴之既久,蔚为人瑞,委祉於公,亦惟公鉅人长德,为足以逢将而承迓之,俾无颠隮。”
(2).困顿挫折。 宋 王安石 《辞使相第三表》:“末学短能,固知易竭,要官重任,终惧颠隮。”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予危急中,随行四人,皆负而逃。外既颠隮,内又饥困。” 明 方孝孺 《东瓯王神道碑铭》:“民之颠隮,俾圣康之,復俾贤臣,佐而襄之。”
(3).跌落;坠落。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隮。”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杨洞微》:“ 洞微 与弟子 吕泽 辈,沿壁作栈道,以通往来。人以栈木易朽,虑有颠隮之患。”
- 延伸学习
- 1. 了解其他含有“颠”或“隮”的成语,如“颠扑不破”、“颠三倒四”等,并比较它们的不同含义和用法。2. 研究颠隮在不同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运用,思考其深层意义和象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书包里的书颠隮了,掉了一地。初中生:这个社会发展速度太快了,一下子就颠隮了。高中生:他的人生经历颠隮不平,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大学生及以上:这个国家的政治局势经历了颠隮,原本稳定的政权现在已经动荡不安。
- 故事起源
- 颠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的“颠隮之山”。故事中,庄子逍遥游至一个山脚下,山上风景美丽,山下却阴暗潮湿。庄子感叹道:“颠隮之山,其状可鉴也。”意思是说这座山的状态颠倒翻转,可供人们参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颠隮的发音“diān sī”与“颠倒思考”进行联想,通过颠倒思考来记忆颠隮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颠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颠隮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颠倒、翻转的意思。用于形容事物本应该是一种状态或情况,结果却出现了相反的状态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