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夜晚结束,天亮的时刻,也用来比喻黑暗逐渐消散,希望即将到来的时刻。
- 例句
- 1. 黎明时分,天边逐渐出现了侵晓的曙光。2. 她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等待着侵晓的到来。
- 基本含义
- 指夜晚渐渐消失,天色渐亮。
- 基本解释
◎ 侵晓 qīnxiǎo
[dawn] 天色渐明之时;拂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时间、天气相关的成语,如“黄昏”、“曙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侵晓的曙光。2. 初中生:夜晚渐渐消失,天色渐亮,侵晓的时候,我已经在晨跑了。3. 高中生:在这个侵晓的时刻,我站在校园的角落,思考着未来的道路。4. 大学生:大学生活就像侵晓一样,每天都有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迎接。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将尽,天色渐亮的景象,其中“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被后人引用,形成了成语“侵晓”。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侵晓”联想为夜晚的黑暗被晨曦逐渐侵蚀,天色渐亮的景象。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简洁。
- 详细解释
拂晓。《北齐书·崔暹传》:“侵晓则与兄弟问母之起居,暮则尝食视寝,然后至外斋对亲宾。” 后蜀 欧阳炯 《木兰花》词:“侵晓鹊声来砌下,鸞镜残妆红粉罢。”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荔枝》:“侨居 浦城 日,余婿 邱乙楼 由 福州 飞寄鲜荔枝两篓,色香味尚未尽变,曾作诗谢之云:‘……挹尽 西禪 侵晓露,分来南 浦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