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走姿态轻快、敏捷,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动迅速、灵活。
- 例句
- 1. 他走路时颠趾如飞,一下子就跑到了远处。2. 她的舞姿轻盈灵动,颠趾间舞出了美丽的画卷。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走路时脚步轻快、矫捷。
- 基本解释
(1).脚朝上头朝下。谓颠倒失所。《易·鼎》:“初六,鼎颠趾。” 王弼 注:“鼎之为物,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则是为覆鼎也;鼎覆则趾倒矣。” 孔颖达 疏:“趾,足也……初六居《鼎》之始,以阴处下,则是下虚上实而鼎足倒矣。故曰鼎颠趾矣。”
(2).翻倒,倒转。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见示近年游天台雁荡黄山匡庐罗浮诸诗流连竟喜赋》诗之二:“颠趾倘不虞,虀粉付一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走、姿态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脚踏实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跑得飞快,颠趾间就到了终点。2. 初中生:她的舞姿轻盈灵动,颠趾间舞出了美丽的画卷。3. 高中生:他的演讲词句精妙,颠趾间将观众带入了思考的深渊。
- 故事起源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小雅》是其中的一篇。在这篇诗中,作者以鹿的形象来描绘人们的行走姿态,表达了人们欢快轻盈的心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轻盈”、“矫捷”等词语联想,或者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脚步轻快、飞快地移动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其中“颠”表示行走时轻盈、矫捷,“趾”表示脚趾。
- 详细解释
- 颠趾一词源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野有蔓草》:“颠颠狂且喜,足蒙我屦。”意为行走时脚步轻快、矫捷,形容人的步履轻盈、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