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茧栗犊的词语解释
茧栗犊的意思
拼音:jiǎn lì dú    注音:ㄐㄧㄢˇ ㄌㄧˋ ㄉㄨˊ
基本解释

牛犊。比喻幼弱无能之人。《后汉书·赵熹传》:“ 更始 乃徵 熹 。 熹 年未二十,既引见, 更始 笑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 李贤 注:“犊角如茧栗,言小也。《礼纬》曰:‘天地之牲角茧栗。’”参见“ 茧栗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磨砺和锻炼,变得坚强有力。
详细解释
茧栗犊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茧”、“栗”、“犊”。其中,“茧”指的是蚕经过蜕变后所形成的茧子,象征着成长的过程;“栗”指的是栗子,象征着坚硬的外壳;“犊”指的是小牛,象征着力量和能力。因此,茧栗犊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动物在经历了磨砺和锻炼后变得坚强有力。
使用场景
茧栗犊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后,变得坚强有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用于鼓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
故事起源
茧栗犊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牛长大的过程,小牛在茧子中成长,茧子就像它的保护层,使它变得坚强有力。这个故事通过小牛的成长,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强,通过磨砺和锻炼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词语结构
茧栗犊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含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思。
例句
1.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他如今已经茧栗犊,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2. 这个小姑娘从小就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她茧栗犊,变得坚强有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茧栗犊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茧子里面有一颗坚硬的栗子,而这颗栗子则变成了一个强壮的小牛,象征着成长和力量。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长和坚强有关的成语,例如“磨砺成钢”、“锲而不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努力学习,我茧栗犊,变得越来越聪明了。2. 初中生:面对各种困难,我们应该茧栗犊,不放弃,勇往直前。3. 高中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茧栗犊,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了。4. 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一个茧栗犊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成长和锻炼自己。
(0)
诗文中出现“茧栗犊”的诗词

耕山行

烈山焚长茅,漫天焚老木。

老木中焚空,葺茅以为屋。茅根可伐,树根难斸。

轮囷离奇不受犁,枉用驱来茧栗犊

春初种烟,夏初种谷。五月绿云收,八月黄云熟。

深冬百昌尽,犹见蔓菁绿。山肥稍缩,树根稍秃。

水工开浚,上引飞瀑。

高高下下成良田,尽种黍稷与穜稑。

山高水深,水不上陆。蔗园茶陇,足供饘粥。

君不见塞翁之马有得失,耀德之陂旋反覆。

耕山成败人岂知,知者天边两黄鹄。

吁嗟乎,老农耕田不果腹,不耕村田耕山谷。

山中豺虎食人肉,今日吞声向山哭。

(0)

奉酬湖阴韦深道

淮南废沐浴,望汉三十秋。

丞相发蒙耳,卫青奴虏俦。

终藉汲长孺,毅然寝阴谋。

正人国之纪,进退系戚休。

鹗立耸朝著,深藏耀岩幽。

湖阴有真隐,趣尚协沧洲。

奇胸饱风霜,大笔森戈矛。

急贤甚渔猎,网罗英隽收。

终南与少室,朝暮拔其尤。

胡为卧江津,尚阻瞻冕旒。

顾令茧栗犊,升禋荐圜丘。

开轩榜独乐,高躅追前修。

志士遗草泽,馀波及汤流。

益使山林尊,豪夺不可求。

但恐赴陇书,未能逃大蒐。

嗟余牛马走,鬓斑年亦遒。

烟霞入种艺,松桂助飕飗。

书来挟妙句,眷言颇绸缪。

乃知气先感,臭味还相侔。

诗成月生岭,回溪上明楼。

(0)

有烹犊延客者食之有感

田家茧栗犊,小小可怜生。

未试一犁力,俄遭五鼎烹。

朝来占食指,妙绝此杯羹。

口腹为人累,终怀不忍情。

(0)

牛屋

苫以连茹茅,编以带叶筱。

俾予茧栗犊,安卧烟雨晓。

架犁初学耕,敲扑固不少。

我廪何时高,尔室勿嫌小。

半山月荒凉,四壁云缭绕。

相期一饱外,短笛秋渺渺。

黄钟忽满脰,声欲撼林杪。

岂叹不耕人,华榱上云表。

(0)

读左氏

麟经书王法,圣笔行天诛。

丘明发其蕴,磊磊照九隅。

奈何茧栗犊,命曰相斫书。

世不足董狐,杀青议其覆。

无烦家置喙,粲若夜占斗。

舌本未暇浇,但自饮醇酎。

(0)

题胡九龄画夏景牛

阴岑不造天,憩此老觳觫。

辍耕垄上来,投闲慰心曲。

养牲奉严禋,盖用茧栗犊

莫起陆沈悲,焉知果非福。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