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坚守正道,不屈不挠,忠诚正直。
- 例句
- 1. 他是一棵松,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2. 她的品德高尚,堪称一棵松。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品质高尚、品德纯正。
- 基本解释
五粒松。《阿诗玛》诗之四:“两股水到头要淌到一起,青松和棵松从不分离。”一本作“嗑松”。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松树的赞美和象征意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成语和寓言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位老师是一棵松,他总是帮助我们,不离不弃。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棵松,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被外界影响。3. 高中生:他是一棵松,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从不妥协。4. 大学生:只有成为一棵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 故事起源
- 成语“棵松”来源于《左传·僖公三十六年》:“棵松之下,可以栖鸟兽。”这句话原本是描述松树的树形优美,适合鸟兽栖息。后来,人们用“棵松”来形容人的品质高尚,纯正,坚定不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棵松”与高耸挺拔的松树形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量词“棵”和名词“松”组成。
- 详细解释
- 棵,量词,用于树木;松,常绿乔木,象征坚贞不屈。成语“棵松”形容人的品质高尚,意味着人的心地纯正,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