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供作食用。语出《礼记·王制》:“三为充君之庖。” 唐 刘禹锡 《代京兆韦尹进野猪状》:“既堪充庖,輒敢上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 曹植 《七啟》言食味芳莲之巢龟, 张协 《七命》言食味丹穴之雏鷄,极盛饌,而二物似不宜充庖也。”
- 基本含义
- 指填满庖厨,形容丰富、充实。
- 详细解释
- 充庖是指填满厨房的意思,原指盛满食物的庖厨,后来引申为丰富、充实。形容事物充足,充满活力。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物质充足、资源丰富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领域知识渊博,能力出众。
- 故事起源
- 《庄子·天运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庖丁的人,他的刀法非常娴熟,能够将牛切割得很快,而且毫不费力。庄子看到后很惊讶,问庖丁的秘诀是什么。庖丁说:“我切牛的时候,只看到牛,而不再看到牛的皮毛。我将刀与牛合为一体,不再有分别。”庄子听后颇有感悟,认为庖丁的刀法是非常高超的。后来,人们就用“充庖”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人才,指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能够做到出类拔萃,丰富充实。
- 词语结构
- 充庖是由形容词“充”和名词“庖”组成的,其中“充”表示充实、丰富的意思,而“庖”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厨房。
- 例句
- 1. 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可以说是充庖之地。2. 这个项目的资金充足,我们完全可以充庖发展。3. 他在学术研究上非常有造诣,可以称得上是充庖之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充庖”想象成一个厨房里摆满了各种美食和食材,形象地表示丰富充实的意思。可以通过这个形象来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充庖”相关的成语,如“充栋”、“充耳不闻”等,进一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里装满了各种绘本和文具,可以说是充庖之物。2. 初中生:这个班级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知识,真是充庖之地。3. 高中生:他的学习计划非常紧张,几乎每天都在自习室学习,可见他对知识的追求是充庖之志。4. 大学生:我们学院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几乎可以满足各个专业的学生的需求,真是充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