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笊篱 zhàoli
[a bamboo, wicker or wire strainer] 用竹篾、柳条或铁丝等编织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汤里捞东西
- 英文翻译
1.a bamboo, wicker or wire strainer
- 详细解释
用竹篾或铁丝、柳条编成蛛网状供捞物沥水的器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拣取均者,熟蒸,曝乾。须即汤煮,笊篱漉出,别作臛浇。”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我一日编十把笊篱,着 灵兆 孩儿货卖。”《西游记》第四六回:“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笊篱。”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思想、见识狭窄,不能容纳新事物。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观念或新事物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组织或团体对外界不开放、封闭思想。
- 故事起源
- 成语“笊篱”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孙丑上》。故事中,孟子与公孙丑讨论人性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公孙丑则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孟子用“笊篱”来比喻公孙丑的思想狭隘,不能容纳新的观点。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笊篱”是一个名词,没有修饰成分。
- 例句
- 1. 他的思想真是像个笊篱,一点新鲜事物都进不去。2. 这个组织的管理层思维狭隘,像个笊篱一样,不肯接受外界的新观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笊篱”这个词的形象来记忆。想象一个围着菜园或花园的笊篱,像一个封闭的圈子,不能容纳外界的新事物,就像思想狭隘的人一样。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见识。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思想很笊篱,总是不愿意尝试新的游戏。2. 初中生:有些人对科学知识很笊篱,不愿意接受新的科学理论。3. 高中生: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很笊篱,只讲传统的知识,不关注现实问题。4. 大学生:大学是开阔思维的地方,不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笊篱。5. 成人: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笊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