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艴然 fúrán
[angrily] 恼怒地
曾、西艴然不悦。——《孟子》
- 详细解释
恼怒貌。《孟子·公孙丑上》:“ 曾西 艴然不悦。” 赵岐 注:“艴然,愠怒色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王艴然作色不悦。” 唐 刘禹锡 《论书》:“其人必赧然而媿,或艴然而色。”《明史·石亨传》:“﹝ 石亨 ﹞所请或不从,艴然见于辞色。”
- 基本含义
- 形容愤怒、不满、悲愤等情绪的样子。
- 使用场景
- 艴然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愤怒、不满或悲愤的情绪。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情绪表达,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社会氛围或环境下的情绪状态。
- 故事起源
- 艴然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故事中,马援因为被人诬陷,被贬官宦游,他的妻子曹氏为了表示对丈夫的不满和悲愤,特地为他做了一道菜,菜名叫做“艴然”,意为愤怒。这个故事渐渐演变成了成语“艴然”。
- 词语结构
- 艴然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艴”和副词“然”组成。
-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一下子艴然起来。2. 在会议上,他的发言让人感觉他对这个问题非常艴然。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艴”字与愤怒、不满等情绪联系在一起,通过想象一个愤怒的人的表情和神态来记忆。同时,可以将“然”字与状态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愤怒的人呈现出的状态来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艴然”这个词语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相关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被同学欺负了,脸色变得艴然起来。2. 初中生:听到老师的批评,他的表情变得艴然不悦。3. 高中生:看到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他对这种不公感到十分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