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不端正的坐姿,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态度不端正。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箕踞坐着,一点也不庄重。2. 这位领导箕踞在办公室里,完全不顾及形象。
- 基本含义
- 形容坐姿懒散,不庄重。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礼仪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箕踞在课桌上,老师批评了他的坐姿。2. 初中生:他箕踞在教室里,一点也不像个学生样。3. 高中生:他箕踞在图书馆里看书,引起了其他读者的不满。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班彪传》中有一段记载,班彪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曾经在朝廷上坐得很懒散,因此被人批评为“箕踞”。这个故事成为了“箕踞”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箕帚和坐姿联系起来记忆。箕帚是用来扫地的工具,而箕踞形容的是人坐姿懒散,不庄重的样子。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庄子·至乐》:“ 庄子 妻死, 惠子 弔之, 庄子 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 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高祖 箕踞駡。” 司马贞 索隐引 崔浩 曰:“屈膝坐,其形如箕。”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一老嫗自外至,手持钱篋,据胡床箕踞而坐,傍若无人。” 清 曹寅 《夜坐限萤字》:“吾人常不袜,箕踞已忘形。” 王统照 《沉船》:“那好说笑的 顾宝 ,却在草棚下面箕踞坐着吸那‘大富国’的纸烟。”
- 近义词
庞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