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用白色兽角制成的薄片。 唐 僧鸾 《苦热行》:“豪家帘外唤清风,水纹明角铺长簟。”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若三品所繫,则多金镶雕花银母、象牙、明角沉檀带。” 清 富祭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各色灯綵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
- 基本含义
- 指明显的角度或明确的立场。
- 详细解释
- 明角一词源自于《战国策·齐策三》:“齐人有言曰:‘明角之鹿,百步之内,必有患焉。’”意为明显的角度常常会引起麻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立场或观点明确,容易引起争议或麻烦。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观点,不会轻易妥协或改变。
- 故事起源
- 据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猎人,他发现鹿的角很明显,容易被人发现。因此,他总是选择隐藏在树丛中,等待鹿靠近。这个故事中的“明角之鹿”成为了“明角”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主语+明角
-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明角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2. 她总是明角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会轻易妥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明角”联想成鹿的角很明显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明角”相关的成语,如“明察秋毫”、“明火执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明角地坚持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2. 初中生:我明角地反对这个提议,因为我认为它不公平。3. 高中生:政治课上,同学们明角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政策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