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发蒙的词语解释
发蒙的意思
拼音:fā méng    注音:ㄈㄚ ㄇㄥ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自己或他人刚开始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情况。
例句
1. 孩子刚开始上学,还处于发蒙阶段。2. 这个课程适合发蒙阶段的学生学习。
反义词

清楚、明白

基本含义
指孩子刚开始学习时的初步启蒙阶段。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旧时指教少年、儿童开始识字读书。
[构成]
并列式:发+蒙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的启蒙阶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发蒙阶段,他们正在学习认字和认数字。2.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还处于发蒙阶段,他们正在学习基础的词汇和语法知识。3. 大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还处于发蒙阶段,他们正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故事起源
发蒙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被用来形容孩子学习读书的过程。后来逐渐扩展为形容学习、启蒙的过程。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发蒙”与孩子学习的过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刚开始学习的场景,将这个过程与“发蒙”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发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发”,宾语是“蒙”。
详细解释

◎ 发蒙 fāmēng
[get confused;get into a muddle] [口]∶糊涂,不清楚
◎ 发蒙 fāméng
[teach a child to read and write;teach a child his ABC] 启发蒙昧,后也指教儿童、少年开始识字读书
(1).启发蒙昧。《易·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 孔颖达 疏:“以能发去其蒙也。” 汉 枚乘 《七发》:“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刘长卿 《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创》诗:“飞锡今何在,苍生待发蒙。”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拜献忝后尘,发蒙仰先觉。”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昨始得《右文説在训詁学上之沿革及其推测》一本,入夜循览,砉然发蒙。”
(2).谓开始学习识字读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段维 ﹞年及强仕,殊不知书;一旦自悟其非,闻 中条山 书生渊藪,因往请益。众以年长犹未发蒙,不与授经。”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或谓童稚发蒙之师,不必妙选,然先入者为之主,亦岂宜阔略世故。” 邹韬奋 《经历》附录:“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我在发蒙两三年以后,先生便要教我作对子。”
(3).揭开蒙盖物。喻轻而易举。《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而説丞相下之,如发蒙耳。”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如蒙巾,发之甚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彼之谋我,噬膏血匪噬皮毛,攻资财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兵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
糊涂;弄不清楚。如:这事儿弄得我发蒙了。
使盲人眼睛复明。喻启发蒙昧;开拓眼界。《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发矇矣。”《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王逸 注:“冀幸 怀王 开其矇惑之心。”《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亲自览读,反覆数周,心开目明,旷然发矇。” 李贤 注:“ 韦昭 注《国语》曰:‘有眸子而无见曰矇。’”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閒者北游,喜欢无量。登 芒 济 河 ,旷若发矇。” 清 方苞 《读<尚书>又记》:“自 欧阳氏 辨其妄,郡儒昭然若发矇矣。”参见“ 发蒙 ”。

近义词

糊涂

(0)
诗文中出现“发蒙”的诗词

和清臣病后韵

契阔芝眉两月中,往寻一笑思春融。

知君近日能寻乐,款我昨宵多发蒙

快得联诗到侯喜,何当载酒过扬雄。

交情须作霜松老,莫学翻翻桃李风。

(0)

念二子

二子死已久,我心犹未忘。

时复一思之,宛如在我旁。

阿满行年方九岁,信口说书能属对。

章儿六岁未发蒙,四声反切皆暗通。

兄弟参差双玉树,不比寻常豚犬竖。

我时辞家游广西,大者牵衣小者啼。

只言父子情眷恋,岂料归来不相见。

兄死半月弟遽从,双函同寄佛寺中。

念父有言留与母,使我闻之割心腑。

家山归骨已多年,私爱不断如绳牵。

情之所钟在我辈,子夏丧明岂其罪。

眼前虽有黄口儿,几何望得长成时。

兄弟碌碌各自屋,异乡何人是手足。

一回念子一回忧,忧得黑头成白头。

(0)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亚相膺时杰,群才遇良工。

翩翩幕下来,拜赐甘泉宫。

信知命世奇,适会非常功。

侍御执邦宪,清词焕春丛。

末路望绣衣,他时常发蒙

孰云三军壮,惧我弹射雄。

谁谓万里遥,在我樽俎中。

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前席屡荣问,长城兼在躬。

高纵激颓波,逸翮驰苍穹。

将副节制筹,欲令沙漠空。

司业志应徐,雅度思冲融。

相思三十年,忆昨犹儿童。

今来抱青紫,忽若披鹓鸿。

说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

秘书即吾门,虚白无不通。

多才陆平原,硕学郑司农。

献封到关西,独步归山东。

永意久知处,嘉言能亢宗。

客从梁宋来,行役随转蓬。

酬赠欣元弟,忆贤瞻数公。

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

眈眈天府间,偃仰谁敢同。

何意搆广厦,翻然顾雕虫。

应知阮步兵,惆怅此途穷。

(0)

读淮阴侯列传

长乐仓皇壮士死,天下心悲汉皇喜。

汉皇何喜民何悲,欢歌乃在深宫里。

吕公息女老堇毒,灭火祸胎真祸水。

内蛇气焰凶灼天,龙鼎彭亨思染指。

庭中健者韩将军,与哙等伍心尚耻。

生存肯作吕氏臣,俯窥产禄狐豚耳。

钟室幸为儿女诈,梁王菹醢东都市。

良弓走狗去几尽,炎祚倾危竟何恃。

发蒙振落真易与,天下大势可知矣。

长陵魂魄如有知,当时何为斩壮士。

(0)

薤露歌

步出北郭门,遥望渭南里。

高坟倚石麟,相对何累累。

借问何代人,云是樗里子。

此人昔相秦,自矜力与智。

拔蔺如发蒙,倾蒲等嘘蚁。

一朝号严君,裂地铭金玺。

气势何灼爚,韩魏焉敢訾。

自知百岁后,帝宫夹墓趾。

帝宫亦何存,唯有荆与杞。

荣焰化飘风,千秋若寸晷。

达人任元化,龙蛇自逶迤。

得志成甘霖,不得乐蓬累。

(0)

赠眼医婆罗门僧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