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劝化 quànhuà
(1) [persuade]∶佛教指劝人为善;感化
(2) [collect alms]∶募化
- 近义词
感导、感化、陶染、感染、教化、浸染、影响
- 英文翻译
1.(佛教指劝人为善) urge sb. to do good
- 详细解释
(1).佛教语。宣传教义,使人感悟向善。《宋书·夷蛮传》引 南朝 宋 慧琳 《均善论》:“务劝化之业,结师党之势,苦节以要厉精之誉,护法以展陵竞之情。”《菩萨戒义疏》卷上:“不近人情,劝化人受戒功德,胜造八万四千寳塔。”
(2).常用指劝教,劝勉。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如今着他去劝化,不怕不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回来给他一个事情,奬励奬励他,也好劝化劝化别人。”
(3).犹募化。劝人施舍财物。《释氏要览》卷中“造像”下引《罪福决疑经》:“僧尼白衣,或自财,或劝化得财,拟作佛像。”
- 基本含义
- 指劝导、感化他人,使其改正错误,追求进步。
- 使用场景
- 劝化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道德、行为等方面对他人进行劝导和感化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师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朋友之间互相提醒和影响,以及社会公众对不良行为进行规劝等。
- 故事起源
- 劝化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三十年》。据传,春秋时期,鲁国的哀公因为纵酒无度,导致国家衰败。鲁国的大夫召公为了挽救国家危机,冒着生命危险上书劝谏哀公,希望他能改正错误。最终,哀公被召公的劝化所感动,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错误,使得国家重新振兴。这个故事成为了劝化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劝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劝”是动词,表示劝导;“化”是宾语,表示改变。
- 例句
- 1. 他用真诚的言辞劝化了那个犯错误的同学,使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2. 老师经常用劝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劝”和“化”两个字分开记忆,劝代表劝导,化代表改变。同时,可以联想到劝导他人的过程就是让他人“化”了错误,变得更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劝人为善”、“感化”等,了解更多关于劝导和感化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劝化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作弊。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经常劝化大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3. 高中生: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劝化,共同进步。4.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劝化自己、改正错误的重要阶段。5. 成年人: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去劝化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