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晏晏一词常用于描述人的内心状态或外貌表现,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脸上没有烦恼的表情,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心情愉悦、安逸自在的样子。
- 例句
- 1. 他的脸上总是晏晏的笑容,让人觉得很温暖。2. 她晏晏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风景,心情愉悦。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安详、安逸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和悦貌。《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毛 传:“晏晏,和柔也。”《后汉书·何敞传》:“今国家秉聪明之弘道,明公履晏晏之纯德,君臣相合,天下翕然。”《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谈笑晏晏地装做把他们送去外地游历。”
(2).盛貌。《楚辞·九辩》:“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王逸 注:“晏晏,盛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晏然自若”、“晏起云端”等,拓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晚年的生活过得晏晏的,每天都很开心。2. 初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晏晏地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彼此的喜悦。3. 高中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要保持晏晏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斯干》中的《晏子风》是关于晏子的一首诗,晏子是一个古代的贤人,他在困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安详和从容。因此,晏晏一词就是根据晏子的形象而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晏晏”与“安安”进行联想,安安静静、安详舒适的样子,帮助记忆晏晏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晏晏是一个叠字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字“晏”组成。
- 详细解释
- 晏晏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斯干》中,原意为安详、安逸。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神态或状态,表示人心安定、心情舒畅,没有烦恼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