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典章制度。 晋 张华 《武帝哀策文》:“终制尚俭,率由典度。华幕弗陈,器必陶素。”
- 基本含义
- 典范的标准和程度。
- 详细解释
- 典度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行为符合典范的标准,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可以用来赞美某个人或事物的优秀之处,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个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
- 使用场景
- 典度常常用于正式场合,例如演讲、写作、评价等。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学识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的完美程度。
- 故事起源
- 典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子罕篇》中的一段对话。孔子的学生子罕问孔子:“君子典则民兴,典则国家兴吗?”孔子回答说:“典则民兴。”这段对话意味着一个人的典范行为能够影响他所在的社会,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兴旺。从而衍生出了“典度”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典度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典”是形容词,表示典范的意思;“度”是名词,表示程度的意思。两个字的结合表示某个事物或行为达到了典范的程度。
- 例句
- 1. 他的行为典度高尚,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个项目的执行典度有待提高,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典度”与“典范”和“程度”联想在一起来记忆。典度是指某个事物或行为符合典范的程度,所以可以将“典度”理解为“典范的程度”。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典度相关的成语,例如“典范”、“典型”、“度量”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你的词汇量,并提高你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画画水平典度很高,每次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2. 初中生:这部电影的制作典度非常高,特效和剧情都很出色。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典度令人钦佩,用词准确、思路清晰。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写作典度很高,深入分析了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