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情非常细致周全,没有任何疏漏。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种做事的态度,即不仅要把事情做到位,还要做到周全细致。
- 例句
- 1. 他做事情疏而不漏,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2. 这个项目的计划非常疏而不漏,没有任何遗漏的地方。
- 基本含义
- 指处理事务时,既能做到疏通顺畅,又能做到不遗漏,做事周全细致。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周全细致有关的成语,例如周详、细致入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疏而不漏地把知识点都讲清楚了。2. 初中生:我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做到疏而不漏,把所有的观点都表达清楚。3. 高中生:我在准备考试的时候,会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复习一遍,确保疏而不漏。4. 大学生:做研究的时候,要对每一个实验细节都进行仔细的考虑,确保疏而不漏。
- 故事起源
- 疏而不漏这个成语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中》:“官有疏而不漏,事有周而不缺。”这句话形容唐朝时期的官员做事情非常细致周全,没有任何疏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疏而不漏这个成语与一个漏斗形象相结合,想象自己在事务处理过程中,就像是将信息通过漏斗一样,既能使信息顺畅通过,又能确保没有任何遗漏。
- 词语结构
- 疏而不漏是一个由疏、而、不、漏四个词组成的成语。
- 词语解释
- shū ér bù lòu ㄕㄨ ㄦˊ ㄅㄨˋ ㄌㄡˋ
疏而不漏
亦作“疎而不漏”。1.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北史·倭传》:“暨 箕子 避地 朝鲜 ,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絶。” 明 王錂 《寻亲记·惩恶》:“天网疎而不漏。 张敏 这廝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寃,万剐凌迟谁见怜!”
(2).简要而不遗漏。《隋书·律历志下》:“日之与月,体同势等,校其食分,月尽为多,容或形差,微增亏数,疎而不漏,纲要克举。”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切惟 范曄 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疎而不漏,盖云备矣。”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疎而不漏。”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