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崇文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机构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尊重知识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赞美一个学校或图书馆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同时,也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
- 例句
- 1. 这所学校真是个崇文馆,学生们都非常热爱学习。2. 这个图书馆是一个真正的崇文馆,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和文献。
- 基本含义
- 指尊崇文化和知识的地方,也指重视教育和学习的机构。
- 基本解释
官署名。 唐太宗 贞观 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 高宗 上元 二年,避太子 李贤 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学术传统,以及古代的文化和教育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真是个崇文馆,老师们都很关心我们的学习。2. 初中生:我希望我们学校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崇文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3. 高中生:这个图书馆是我们学习的圣地,真是个崇文馆。4. 大学生:我的大学真是个崇文馆,我可以在这里接触到各种知识和文化。
- 故事起源
- 崇文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当时,中国的文化和教育非常重视,崇尚儒家思想的士人们积极推崇文化和知识。崇文馆成为了他们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也成为了他们表达对知识的尊崇和重视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崇文馆”与崇尚文化和知识的场所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身处于一个充满知识和文化氛围的图书馆或学校,感受其中的学习和教育氛围,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崇文馆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崇”、“文”和“馆”。
- 详细解释
- 崇文馆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最早出现在明代。它是指崇尚文化和知识的地方,也可以指重视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如学校、图书馆等。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于知识和教育的尊崇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