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猎狗追捕野兽之功。比喻为主子奔走效劳而立的功劳。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三:“兔死缚 淮阴 ,狗功指 平阳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辱及父兄》:“御史 李植 劾其往年自敍河工,以发踪人功推 江陵 ,而以狗功自居。” 柳亚子 《哭顾锡九烈士》诗:“乱世无人道,群兇有狗功。”参见“ 功狗 ”。
- 基本含义
- 指表面功夫很好,实际上却虚假、不实用的技能或本领。
- 详细解释
- 狗功一词源自于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狗看到主人每天练武,便模仿主人的动作练习,看起来非常像样。但当真正遇到危险时,狗却一无所能,完全没有实际作用。因此,“狗功”一词用来形容那些虚假、不实用的技能或本领。
- 使用场景
- 狗功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用来批评那些表面功夫好,但实际上无用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学习某种技能或专业时,只注重表面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实际的应用。
- 故事起源
- 狗功的故事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本领和技能需要实际的实践和经验,而不是仅仅模仿外在的形式。
- 词语结构
- 狗功是由“狗”和“功”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狗”指的是狗的动物,而“功”则表示功夫或本领。
- 例句
- 1. 他只会做表面功夫,完全是狗功。2. 这个人一直以来只注重外在的形象,却从未真正努力过,可谓是狗功一把。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只狗在模仿主人练功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狗的形象与虚假、不实用的技能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虎头蛇尾”、“只讲表面”等,来拓展对于虚假、不实用的技能或本领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直以来只是在做表面功夫,完全是狗功。2. 初中生:这个人只注重外在的形象,却从未真正努力过,可谓是狗功一把。3. 高中生:他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只是狗功一把,一点实际作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