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欺骗、伪装、假冒等行为。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以次充好,故意欺骗他人的行为。
- 例句
- 1. 他总是贩舟行骗,不可信任。2. 别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他只是在贩舟而已。
- 基本含义
- 比喻以次充好,欺骗他人。
- 基本解释
商船。 宋 叶适 《朝请大夫司农少卿高公墓志铭》:“劝盐商以米贴钞,贩舟鳞集。”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欺骗、伪装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经常贩舟,偷偷抄袭别人的作业。初中生:这个商家以次充好,贩舟行骗,千万不要上当。高中生:社会上有很多人贩舟行骗,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被骗。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鲁国的襄公要派人去楚国借船,但是楚国的船只都很破旧。于是,鲁国的大夫公孙贾劝襄公说:“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好船给他们看,然后拿破旧的船去借。”襄公同意了他的建议。后来,当楚国人看到鲁国的好船时,他们非常高兴地借给鲁国他们所有的好船。这个故事就是“贩舟”的典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贩舟”与“贩卖船只”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贩卖船只的过程中,欺骗他人以次充好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贩船是指贩卖船只,而“贩舟”这个成语引申为以次充好,欺骗他人。它形象地比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