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卓越才智和学识的人,也可以用来称赞他人的学识和智慧。
- 例句
- 1. 他真是个玄奘,无论什么问题都能轻松解答。2.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真是玄奘般的智慧。
- 基本含义
- 指具有卓越才智和学识的人。
- 基本解释
◎ 玄奘 Xuánzàng
[Xuan Zang] (602—664) 原名陈炜,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玄奘法师的事迹和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以及他在印度取经的旅程和所带回的佛经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玄奘法师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佛教高僧。2. 初中生:玄奘的取经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困难。3. 高中生:他的学识广博,真是个玄奘般的人物。4. 大学生:玄奘法师的学问深厚,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故事起源
- 成语“玄奘”的故事源于唐代,当时玄奘法师亲自前往印度取经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旅程,但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最终成功地将佛经带回中国。因此,人们将他视为具有卓越才智和学识的代表,将其名字作为成语来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玄奘法师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玄奘法师智慧的眼神和学识的气质,以及他前往印度取经的艰辛旅程,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玄奘是一个以人名命名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602-664)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俗称唐僧。原姓陈,名fd6a,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印度。初在那烂陀寺受学,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645年回国,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记旅行途中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即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