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冠裳常用于形容正式的场合或庄重的仪式,例如婚礼、国家大典、重要会议等。
- 例句
- 1. 他冠裳整齐地出席了颁奖典礼。2. 她冠裳而来,仪态万方。
- 基本含义
- 指穿上礼服或华丽的服饰,表示正式或庄重。
- 基本解释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
(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
(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
(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5).指文明、礼仪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智士趋时,必在取乱侮亡之会,况削尔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以及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盛装”、“衣冠楚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冠裳去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2. 初中生:妈妈冠裳出席了公司的年度庆典。3. 高中生:考试前,他冠裳整齐地走进教室,展现自信和庄重的形象。4. 大学生:他冠裳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代表学校发表了重要演讲。
- 故事起源
- 据说,冠裳的由来与古代的礼仪有关。古代君王和官员参加重要的宴会或仪式时,必须穿上华丽的冠帽和礼服,以显示尊贵和庄重。这种穿戴礼仪被后人称为冠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冠裳”与正式场合的穿着形象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穿着华丽的礼服和冠帽,参加重要的庄重仪式。
- 词语结构
- 冠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冠”和名词“裳”构成。
- 详细解释
- 冠裳源自古代官员的礼仪规定,冠指头戴的礼帽,裳指身穿的礼服。冠裳原本是指官员穿戴正式礼仪的仪式,后来引申为表示庄重、正式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