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义词
替身
- 英文翻译
1.identity
- 详细解释
(1).端正自身;修身。《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 三国 魏 桓范 《政务》:“故为政之务,务在正身。”《旧唐书·宋璟传》:“朕每事常欲正身以成纲纪,至於妻子,情岂有私?然人所难言,亦在於此。”《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必正身行义以相辅佐,朕始嘉赖焉。”
(2).谓正直不阿。《东观汉记·赵憙传》:“ 憙 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 晋 羊祜 《让开府表》:“据今光禄大夫 李喜 ,秉节高亮,正身在朝。”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贞介》:“ 镐 起自布素,一、二年而登宰相。正身特立,不肯苟媚。”
(3).犹直身。《法苑珠林》卷十六引《观佛三昧经》:“四海之中,有 须弥山 ,佛在 须弥山 正身仰卧。”
(4).谓确系本人,并非冒名顶替者。《通典·选举五》:“故俗间相传云:‘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此又弊之尤者。”《水浒传》第三二回:“官司一事,全得 朱 雷 二都头气力,已自家中无事,只要缉捕正身。”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丑背介]那夫人小姐,又进来了,待我也做些风流态度,与他相相,或者替身相不中,倒相中了正身,也不可知。”
(5).科举正途出身。对捐纳功名者而言。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这 秦秀才 我曾认得,原係正身。”
- 基本含义
- 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
- 使用场景
- 正身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讨论中,特别是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场合。它也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品行高尚,或者警示一个人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正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滕文公上》一文中,故事讲述了孟子与滕文公的对话。滕文公问孟子如何治理国家,孟子回答说:“君子正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对于治理家庭、国家,以及实现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一直注重正身修养,被大家称为一个道德楷模。2. 在这个道德沦丧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弘扬正身的精神。3. 一个人只有正身,才能够影响他人,改变世界。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正身成语的发音“zhèng shēn”与“正身”两个字的意思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站得笔直、挺拔,代表他的品行端正,修养高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正身相关的成语,如正直、正义、正气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增加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正身,不说谎、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正身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的品质,它关系到我们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形象。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我们要坚守正身,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