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论味的词语解释
论味的意思
拼音:lùn wèi    注音:ㄌㄨㄣˋ ㄨㄟˋ
使用场景
论味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对食物味道的品评能力高,善于品味各种美食。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的鉴赏能力高,善于评判各种事物的好坏。
例句
1. 她是个喜欢美食的美食家,对于各种菜肴的论味能力很高。2. 这位厨师烹饪出的菜肴味道独特,让人难以忘怀,可见他的论味水平非常高。
基本含义
指对食物的味道进行品评、对各种美食进行评判。
基本解释

论说如何得到美味。语本《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説 汤 以至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説之善者, 伊尹 以论味隆 殷 , 太公 以辨钓兴 周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美食相关的成语,了解更多关于食物和味道的表达方式。例如:“美味佳肴”、“饕餮盛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吃零食,但是我会论味,只选择最好吃的。2. 初中生:作为一个吃货,我对美食的论味能力很强,能准确评判出每道菜的优劣。3. 高中生:在外地旅游时,我喜欢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并用论味的眼光进行评价。4. 大学生:作为一个烹饪爱好者,我通过不断学习和论味,提升了自己的烹饪技巧。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全面了解和记忆“论味”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了一个关于论味的故事。故事中,晋国的一个名叫宰予的大夫,因为吃了一道菜后,对菜的味道进行了细致的品评和评判,赞美了这道菜的美味。这个故事体现了宰予对食物味道的鉴赏能力和品评水平,使得“论味”这个成语得以形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论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碗美味的菜肴,认真地品尝和评判,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主语+论味
详细解释
论味是由“论”和“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论”表示讨论、评判的意思,“味”表示味道、口感的意思。论味的基本含义是指对食物的味道进行品评、对各种美食进行评判。它强调了对食物味道的鉴赏和评价。
(0)
诗文中出现“论味”的诗词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峨眉山下三苏乡,至今草木文章香。

近时英妙有程郎,数寸管底翻锦江。

向来曾草三千牍,流涕太息仍痛哭。

九虎当关北斗深,十年买桂炊白玉。

荆溪溪上相识初,君犹少年我壮夫。

帝城再见各白须,袖中一纸梁溪书。

剡藤方策一万字,犹带权书衡论味

君不见古来富贵扫无痕,只有文章照天地。

(0)

送周竹友红椒

交枝积翠铓钻镞,薰风一根万仓粟。

炎云蒸作丹砂红,黑瞳欲堕秋玲珑。

楚人论香不论味,风流仅足侪兰蕙。

长秋宫壁垩未墁,一粒蠙珠未为贵。

野人摘赠持满筐,吐霞喷雾回晶光。

我生食藉岂识此,藜羹糁苋填饥肠。

练囊离□撑欲破,益味养神公所课。

他年填用调羹手,请佐盐梅供五和。

(0)

表兄周立可太守浙中同官近隐居吴下寄诗以姑丈少宰公遗书事状上史馆次韵答之二首·其一

柳恽洲前咏白蘋,宦游蛩駏几年亲。

酸咸淡后休论味,来去生中各剩身。

笑我鲈莼非早识,输君虾菜尚随春。

桑田沧海须臾事,吾道何殊一芥尘。

(0)

偶书道店之壁

愁边得酒宁论味,马上成诗不计篇。

不是行人那识此,知音应为一悠然。

(0)

直讲周岁

本自悲凉葆发多,何缘末至滥中阿。

马肝不食非论味,狗曲犹轻枉为歌。

旧学空疏缘病废,壮情牢落伴年过。

终然野鹿江鱼性,长在云林与素波。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