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诋毁。《孔子家语·颜回》:“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訐怀诈以为智。” 金 元好问 《杨叔能<小亨集>引》:“初予学诗以十数条自警云:无怨懟,无謔浪,无驁狠,无崖异,无狡訐。”
- 基本含义
- 指人心险恶,阴险狡诈,善于谋算,不择手段。
- 详细解释
- 狡讦是由“狡”和“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狡,指狡猾、狡诈;讦,指谋算、计谋。狡讦的基本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心机深沉,善于谋算,不择手段。
- 使用场景
- 狡讦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沉、阴险狡诈、善于谋算、不择手段的人。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谈判中的手段、政治斗争等等。
- 故事起源
- 狡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据传,晋国有一个叫做狐突的人,他非常狡猾,并善于利用计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行为被人们称为狡讦,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狡讦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狡”和“讦”。
- 例句
- 1. 他的狡讦手段让很多人受骗。2. 这个政客善于狡讦,总是能够利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狡讦”拆分成“狡”和“讦”两个字来记忆。狡可以联想到狡猾,讦可以联想到谋算。通过联想这两个字的意思,可以更容易记住狡讦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狡讦相关的成语,如狡兔三窟、狡兔死,走狗烹等等。这些成语都与狡猾、心机有关,可以帮助拓展对于狡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狡讦手段让我吃了个大亏。初中生:这个政客的狡讦手段让很多人受骗。高中生:在商场上,要警惕那些使用狡讦手段的人。大学生:他的狡讦行为让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