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死活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贪官污吏、不顾他人生命安全的人等。
- 例句
- 1. 这个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獭祭鱼,不顾群众的生活。2. 他为了争夺利益,獭祭鱼,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他人的生命和利益。
- 基本解释
亦省作“ 獭祭 ”。1.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吕氏春秋·孟春》:“鱼上冰,獭祭鱼。” 高诱 注:“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史越王青词》:“反本狐邱,寓诚獭祭。” 清 孙枝蔚 《老妻病愈设饼祭神》诗:“一点虔诚意,惟同獭祭鱼。”实际上因獭食鱼时必残杀和吃剩许多鱼,故有“獭祭”之说。 陆宗达 王宁 《古汉语词义答问·说“祭”字》:“‘祭’的本义应是‘残杀’,《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皆曰‘獭祭鱼’……獭性残,食鱼往往只吃一两口就抛掉,捕鱼能力又强,所以每食必抛掉许多吃剩的鱼。人们称堆积故实为‘獭祭’,即取堆积残余之意。”
(2).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 宋 吴炯 《五总志》:“ 唐 李商隐 为文,多检閲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丛编勤獭祭,残卷剔蜗涎。”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毛西河》:“﹝ 毛西河 ﹞凡作诗文,必先罗书满前……﹝其夫人﹞曰:‘君等以 毛大可 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 闻一多 《龙凤》:“至于以凤比 孔子 的典故,也近在眼前,不知为什么从未成为词章家‘獭祭’的资料。”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成语的背景和来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獭祭鱼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得到更多的零食,獭祭鱼,把鱼缸里的鱼都吃掉了。2. 初中生:为了追求名利,他獭祭鱼,不择手段地伤害了很多人。3. 高中生:这位官员为了巨额贿赂,獭祭鱼,不顾百姓的生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獭祭鱼的故事最早出自《庄子·外物》一篇。故事中,獭为了祭拜鱼神,杀死了许多鱼。这个故事通过动物的形象,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贪婪和自私的危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獭祭鱼想象成一个獭子在杀鱼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獭祭鱼是一个动宾短语,獭是主语,祭鱼是动词短语。
- 详细解释
- 獭祭鱼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獭为了祭拜鱼神,杀死了许多鱼。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他人的生命和利益。它警示人们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