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俘获抢劫。《旧唐书·李密传》:“入 东都 ,俘掠居人,烧 天津桥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时 河东 州县,俘掠之餘,未有仓廪,人情恇扰,聚入城堡,徵敛无所得,军中乏食。”《新五代史·杂传·孟方立》:“ 晋 数遣 李存孝 等出兵以窥 山东 ,三州之人俘掠殆尽,赤地数千里,无復耕桑者累年。”
- 基本含义
- 捕获、掳获敌人或敌方势力。
- 详细解释
- 俘虏是指战斗中捕获的敌人或敌方势力,将其囚禁或控制在自己一方。这个成语形容战争中胜利者将敌人俘虏,使其完全被制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战争或竞争中一方完全掌控对手,彻底击败对手。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胜利者经常会俘获敌方的士兵或将领,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实力和胜利的成果。
- 词语结构
- 成语“俘虏”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俘”和“虏”。
- 例句
- 1.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完全俘虏了对手,获得了胜利。2. 这个国家曾经被敌人俘虏,但最终成功夺回了自己的独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该成语与战争或竞争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战争中完全掌控对手,将其囚禁在自己一方的形象,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史,学习其他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比赛中完全俘虏了对手,拿到了冠军。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将军成功俘虏了敌人,改变了战局。3. 高中生:这个国家曾经被敌人俘虏,但最终通过奋斗夺回了自己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