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以防舞弊。
[构成]
偏正式:弥〔封
[例句]
弥封试卷。(作谓语)
- 详细解释
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以防止舞弊。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封弥》:“《国史异纂》曰:‘ 武后 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 唐 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弥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所纳卷子,径发下弥封所封卷头,不要试官知士人姓名,恐其私取故也。却於每卷上打号头,三场共一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外头只知道是明日出榜,其实场里今日早半天就拆弥封填起榜来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或文章充满了感情、情绪。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书信等表达感情、情绪的场合。
-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列传》记载,秦朝时期,平津侯韩非子被秦始皇任命为宰相。韩非子在任职期间,以其聪明才智和深厚的学问给秦朝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因为韩非子的一些政治主张与秦始皇的意见相左,他被秦始皇陷害并被割去鼻子。韩非子在受到残酷的刑罚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写下了一篇《弥封》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弥封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 作文中弥封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弥”字的发音与“米”字相近,而“封”字可以与“封闭”联系起来。因此,可以将“弥封”的含义联想为用米封闭,表示言辞或文章充满了感情、情绪。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感表达相关的成语,如“感人肺腑”、“意味深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弥封了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2. 初中生:他的演讲弥封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3. 高中生:这篇小说弥封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之情。4. 大学生:她的诗歌弥封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