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忘私的词语解释
忘私的意思
拼音:wàng sī    注音:ㄨㄤˋ ㄙㄧ
使用场景
忘私常用于教育、领导和社会公益等场合,用来告诫人们要忘记个人私利,关心集体利益,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句
1.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时刻忘私,为人民服务。2. 领导干部应当以忘私的精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基本含义
忘记个人私利,关心公共利益。
基本解释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以 宣尼 叡哲, 子云 参圣,在於著述,不能忘私。”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成语,如“利国利民”、“舍己为人”等,以进一步加深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忘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忘私,为同学们办好事情。3. 高中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我会忘私,选择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工作。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忘私,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故事起源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了一个关于忘私的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叫孟尝君的官员,他被委任为齐国的财政官。孟尝君非常聪明能干,但他非常注重个人私利,经常为自己谋取私利。有一次,孟尝君在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却没有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而是把所有的好处都留给了国家。这个故事成为了忘私这个成语的起源。
记忆技巧
可以将忘私与“忘记个人私利,关心公共利益”这一基本含义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自己把自己的私利忘记,而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词语结构
动宾结构。
详细解释
忘私是指忘记个人私利,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它强调了个人应当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追求个人私利,而是关心公共利益,为集体做出贡献。
(0)
诗文中出现“忘私”的诗词

献长安君安仁诗

峨峨嵩岳,有岩其峻。奕弈茂宗,载挺英俊。

仍代垂芳,金声玉润。固天纵之,应期翼晋。

翼晋伊何,惟国之桢。明理内照,流风外馨。

出敷五教,入赞典刑。黎人既乂,庶狱既清。

邦人宗德,朝野归真。乃铨国议,乃综彝伦。

优劣冈差,褒贬齐均。九流顺序,百郡望尘。

出不辞难,处不闷滞。望色斯听,温言则厉。

志在恤人,损已济代。复宰旧都,三命而逝。

赫矣旧都,实惟西京。人不安业,盗贼公行。

帝用西顾,朝简英清。佥曰我君,勋绩维明。

西京伊何,实崄实遐。右带湃陇,东接二华。

我政既平,我化惟嘉。肃之斯威,绥之斯和。

卓公化密,国侨相郑。名垂载籍,勋加百姓。

今在潘后,实有惠政。岂羡在昔,于兹亦盛。

仆夫授策,发轫皇都。亲戚鳞集,祖饯肥涂。

嘉肴纷错,清酒百壶。饮者未酲,宴不及娱。

曜灵速迈,王制难违。投觞即路,忧公忘私

衮职有阙,思君之归。将升皇极,入侍紫微。

否泰靡常,变通有时。煌煌帝载,俟君而熙。

愿崇大业,克俊良期。屏营怀慕,舒愤献诗。

(0)

陈文恭公挽词·其三

辅赞藏诸用,庸人自扰之。

惟公知好静,与物尽忘私

德望仪群辟,威名憺远夷。

伤心白鸡梦,梁木有馀悲。

(0)

赠藤州太守孙周伯原公诗

圣主兴鸿业,高贤际盛时。

明良千载会,精白一心为。

昔者邦初造,超然识独奇。

飞章腾制阃,流誉霭京师。

遂有公车召,俄蒙国士知。

布衣侔相任,大篆赞皇基。

白日青龙殿,丹霄紫凤仪。

马周方谏切,邓禹即名垂。

侍从恩殊渥,优游诏许辞。

全身兼宠辱,厉操不磷缁。

分已安蓬室,心犹恋赤墀。

刍荛终有献,葵藿岂忘私

荡荡经纶语,明明画一规。

匪为干利禄,直欲佐雍熙。

天宇新无战,风云定有期。

隼飞仍华岳,鲲化必天池。

行色春将近,长歌计未迟。

清江催画鹢,上苑听黄鹂。

阊阖金门启,蓬莱彩仗移。

眷应深自昔,恩益重于斯。

姻序连中表,樽醪惜别离。

赠言冰雪里,愿保岁寒姿。

(0)

挽张之洞联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亦犹行古之道也;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岂不诚大丈夫哉。

(0)

步韵答余石楼

客来问我今何为,山户不扃睡起迟。

松鹤有怀慵觅句,云麒无梦恰忘私

自会着衣羞许渤,能弹新说见杨时。

层霄漠漠秋阳外,诸子师非曾子师。

(0)

挽张之洞联

取海内六大邦政艺,豁中华二千载颛蒙,懦者使强,愚者使智;

有晏婴三十年狐裘,无孔明八百株桑树,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