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鸿鹄高飞。 汉 焦赣 《易林·谦之颐》:“鸟升鵠举,照临东海。” 元 吴莱 《次韵胡仲申云门纪行》:“前峰如鸿鶱,后岭类鵠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附<候某协院>》:“伏以龙飞天际,甲金流万界之红光;鵠举臺端,羽玉刷九重之黄燄。”
- 基本含义
- 比喻选拔人才。
- 详细解释
- 鹄,指大雁;举,指高举,抬举。成语“鹄举”比喻选拔人才,提拔有才能的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选拔人才、提拔有才能的人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人才选拔、企业用人等方面的话题。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位叫鲍叔牙的人,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臣。鲁国君主想要选拔贤能之士,于是派人出使各国,希望能寻找到有才干的人才。有一天,鲍叔牙看到一群大雁飞过,其中有一只大雁飞得最高,他想到这只大雁能飞得最高,一定是最有才能的。于是,鲍叔牙以此为例,向君主推荐选拔人才时使用了“鹄举”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这个公司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经常鹄举有潜力的年轻员工。2. 他在学校表现出色,被老师鹄举为班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大雁飞得最高,表示最有才能,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贤臣选拔制度,以及现代人才选拔的方法和标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鹄举我为小队长,让我负责组织活动。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优秀学生经常被老师鹄举为班干部。3. 高中生:学校的奖学金是给鹄举出来的学生的,我要努力争取。4. 大学生:大学里有很多社团可以鹄举你锻炼自己的能力。5. 成年人:在职场上,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被鹄举为重要岗位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