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木制手板。 唐 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后世因之。《元史·礼乐志五》:“乐服: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皂鞾。”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笏》。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官员手中所持的木制仪仗,借指官职、权力。
- 详细解释
- 木笏是古代官员行走时所持的一种木制仪仗,它是官员身份的象征,也代表着官职和权力。成语“木笏”借指官职和权力,表示担任高官、权力繁重的职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担任重要职务、权力繁重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些职位或职业所具有的权力和地位。
-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官员行走时会手持木笏,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力。因此,成语“木笏”就借指了官职和权力。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一直担任着高官重职,真可谓是身居木笏。2. 这位总经理手握着公司的权力,可以说是木笏在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木笏”与官员手中所持的仪仗联想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官员手中拿着木制的仪仗,象征着他的官职和权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古代官员的仪仗文化,以及古代官职的等级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后要当一名身居木笏的官员。2. 初中生:他通过努力考上了高中,将来有机会担任木笏之职。3. 高中生:那位校长手握着学校的权力,可以说是身居木笏了。4. 大学生:毕业后,他希望能够担任一份木笏般的职务,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