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管理寺庙和僧尼事务的职官,由僧人担任。 宋 苏轼 《海月辩公真赞》:“ 钱塘 佛者之盛,盖甲天下,道德才智之士,与妄庸巧伪之人,杂处其间,号为难齐,故於僧职正副之外,别补都僧正一员,簿帐案牒奔走将迎之劳,专责正副以下,而都师领略其要,实以行解表众而已,然亦通号为僧官。”《儒林外史》第四回:“屠户拿着银子,一直走到集上庵里 滕和尚 家,恰好大寺里僧官 慧敏 也在那里坐着。”
- 基本含义
- 指出家人担任官职,有时用来形容官员的修养和品德。
- 详细解释
- 僧官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僧”指的是佛教中的出家人,而“官”则指的是官职。这个成语形容出家人担任官职,强调了其修养和品德。它用来形容官员不仅具备才干,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官员的修养和品德。可以用来称赞那些官员不仅有才干,还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官员虽然有官职,却缺乏道德修养和品德。
- 故事起源
- 《太平广记》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的一部记载故事和传说的书籍,其中有关于僧官的故事。据说,唐代有一位名叫慧超的僧人,他修行多年后成为了一位高僧。然而,慧超并不满足于寺庙中的生活,他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于是,他辞去了僧职,投身于政治事务,成为了一名官员。慧超在官场上表现出色,不仅有才干,还注重修养和品德。因此,人们用“僧官”来形容那些官员不仅有才干,还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 词语结构
- 僧官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僧官,不仅有才干,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2. 这位官员不仅有官职,还是一位真正的僧官,深受人们的尊敬。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位出家人戴着官帽,表示他既是一位僧人,又是一位官员。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官员和僧人相关的成语,如“官官相护”、“出家人”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爸爸是一位官员,所以他可以说他的爸爸是一位真正的僧官。2. 初中生:这位官员不仅有官职,还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僧官。3. 高中生:我们应该学习像那些真正的僧官一样,不仅追求个人的成就,还要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